《文化苦旅》读后感10篇
当仔细品读一部作品后,大家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写一份读后感,记录收获与付出吧。那么你真的会写读后感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文化苦旅》读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文化苦旅》读后感1读完余秋雨先生所著的这本《文化苦旅》后,我获得了一些全新的认识与思考。分享如下:
在人生苦旅部分谈到的几位上海文化的骄傲代表谢晋、巴金、黄佐临、陈逸飞的一些经历中,我好像切实从中体会到了某种文化的痛楚,这种痛梦令人失落可又似乎是必然。六七十年代的“文革”残害了一批又一批的知识分子,也残害了整个中国,其影响之深,以致于在其结束二三十年后仍埋下了“文革式”地雷,使人不经意便触发了。
“文化领域那么多诽谤、伪造、低劣都不审查,却总是盯着一些好作品不依不饶!”这话说的确实没错,古往今来都存在这样的一些小人。他们刻意弄出一些不同的声音,总是在人人夸赞中寻找不一样以显示自己多不同于众人而博取那丁点的眼球。他们正如巴金所描述的那样:“倘使有人不肯钻进他们的框框里去,倘使别人的花园里多开了几种花,窗前树上多有几声鸟叫,倘使他们听见新鲜的歌声,看见没有见惯的文章,他们会怒火上升,高举棍棒,来一个迎头痛击。这些小人品格低劣,或妒忌,或想借此博得名声,总之,都是小人。
可是,”文化的接受者为什么总是不能庇护文化的创造者?”以前是这样,现在似乎也是这样。恶人的气焰总是最嚣张的,而那些好人在他们面前却显得如此弱小。一个作 ……此处隐藏7539个字……先生透过自己的双眼看到那个荡漾在流水怀抱里的小镇,有的只是“浅诸波云彩,小桥流水江村”,有的只是“梨花村里扣重门,握手相看泪满痕”,有的只是河水慢慢流,船撸慢慢摇。感动于此情此景我就想,这才是我心之所向的地方。我定要一一走近它们。
我想此生若是拥有如此地方,我大可以晒着太阳,养一只猫,在阳光下细数流年时光,或在夕阳西下中,独倚阁楼感叹光阴的灿烂辉煌,抑或在细雨朦胧中,穿着我最喜欢的长长拖地的白色的连衣裙,撑把油纸伞,立于小桥之上,幻想自己成为世界中独特的风景那也很美。
是的,他的《文化苦旅》深深印在我们的脑海里。有人说,中国散文的天空星光灿烂,而《文化苦旅》是一条河系,其中每一颗星星都散发着一种魅力非凡的深不可测的光晕。
有人称他是本世纪最后一位大师级的散文作家,是新一代散文新风的第一位诗人。
《文化苦旅》,展现给我的是那一处处古迹,一句句的教诲,铭记在心……跟随作者走进书中,我们不得不因那历史和文化的推引,走向前去————眼前出现了莫高窟的石洞,石洞依旧壮观,石像、壁画依然不言,跟随作者静静看着光影投射在石壁上的变化,如同它们静静地看着敦煌千年的变迁。千年前的第一刀划下,开启了千年后莫高窟的壮丽。它曾遭遇浩劫,多年后的今天,那神秘又布满足义的洞窟,能引起大家的注目并非外表炫丽,而是一种人性的、深层的蕴藏。
千年之前的那场浩劫,绝不能只是过眼云烟。我们要吸取教训,将文化的精神永贮于华夏大地!
合上书卷,走向窗前,看着流动的车潮和人群,每每,处处不在宣泄着一种文化,而深埋千年文化的故土呢?
我们真应该去辽阔的土地上走走,看看,咀嚼,体验。。。。。。释放自己那涌动着满心。满眼。满脑的渴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