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草原上的小木屋》读后感
当阅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增长了不少见闻,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读后感了。你想知道读后感怎么写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大草原上的小木屋》读后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寒假里用了约一周的时间和小肥一起读完了这本《大草原上的小木屋》。
故事讲述了劳拉一家人驾着马车带着狗迁徙到了荒凉的西部大草原上,一路艰险,到达大草原后又经历狼群围攻、草原大火能一系列惊险的事件。但是一家人始终团结一致相亲相爱,最后终于建造好了自己的房子、播撒了种子,等待着更美好生活时,却又不得不搬走……
故事很是曲折,有一些惊险的地方非常抓人心,停不下来要一直读下去。但是今天我想说的重点不是这些情节,而是里面的一些特别打动我的细节。
书里的妈妈卡罗琳,从一开始要出发去大草原时就给我留下了特别温柔又温暖的印象。
天刚蒙蒙亮的时候,妈把玛丽和劳拉轻轻摇醒,叫她们起床。妈在温暖的烛光里给她们梳洗,穿上暖和的衣服。红色的法兰绒长内衣上套了棉布衬裙、羊毛连衣裙和羊毛长筒袜,外面罩上了大衣,戴上兔皮帽子和红色的棉线手套。
如果说爸爸是力量的象征,打猎、建造房子、保护家人,那妈妈在这里就是让一家人团结在一起的安定人心的力量。
劳拉一家迁徙到大草原后,就只有他们一家人,后来偶遇的邻居也是住的很远,但是妈妈永远把三个孩子打扮得漂漂亮亮,该有的规矩礼仪也都教导得妥帖到位。
屋里,温暖舒适。劳拉的手和脸都洗干净了,头发也梳得很整齐,脖子上系着餐巾。她端端正正地坐在圆木疙瘩上,像妈教她的那样,优雅地使用着刀叉。她一句话也不说,因为小孩子吃饭时不许说话,除非大人有话要问。
因为长途迁徙、居无定所,他们的餐具都是铁皮的,不会打碎。就算是没有漂亮的餐具,妈妈也总是把铁皮的杯子盘子都洗得干干净净,叠放得整整齐齐。壁炉架上还放有只有妈妈一个人能碰的一个精致的小瓷美人儿。
感觉妈妈就是那个小瓷人现实里的化身,美丽、优雅,看起来柔弱却是经历风雨后依然顽强且保持着那份优雅。
除了温柔优雅又坚定的妈妈,书里描写的爸爸妈妈之前的感情也格外让人动容。
毋庸置疑,爸爸在外是个硬汉,带着全家人长途迁徙,打猎驱狼养养在行。之前写过一个硬汉柔情的绘本小合集,的确,越是在外强悍,在家里的温柔就会被衬托得愈加明显。
爸总是说,只要玉米饼上有妈的手印,他就不需要别的甜味剂了。
读到这里的时候,我真是被甜到了,书里没写,我也能想到妈妈听到这句话时候脸上满的都要溢出的满足与甜蜜。
爸爸为了妈妈在家里休息得可以更加舒服,费了很大的工夫给妈妈做了一把摇椅,要知道在大草原上除了钉子之外的所有原料都是要靠人力去自然里获得的。因为太难得,在摇椅完工后,家里甚至搞了个庆祝仪式。
妈脱掉围裙,把柔顺的头发梳得更加柔顺。她把那枚金胸针别在领子前面。玛丽把那串珠链戴在卡瑞的脖子上。然后,爸牵着妈的手,领她坐到椅子上。妈靠在松软的椅子里,消瘦的`面颊上泛起红晕,眼里闪烁着泪光,她的笑容那么美丽。椅子轻轻摇晃着。爸拿出小提琴,在火光里给妈拉琴、唱歌。
爸爸去很远的镇上采购玉米面钉子等生活必需品,回来时带给妈妈的礼物:
爸给了妈一个包裹,看着妈打开,里面是一块漂亮的印花布,够妈做一条连衣裙的。
“哦,查尔斯,你真不该花钱买这个!太贵了!”妈说。可是妈的脸上和爸的脸上都乐开了花。
真是处处都洋溢着浓的化不开的柔情蜜意。
爸爸妈妈在相互表达爱意的时候完全不会避讳儿女,我觉得这也应该是一个正常的家庭应该有的正常的生活态度。相爱的父母才能培养出会爱的孩子来。
这本书里可读的东西还有很多,比如相互协助的邻里关系、呵护孩子心灵的圣诞礼物、野外生存的实际操作等,原本想都写写,却又觉得好书还是要自己读,我只是把书里我自己觉得最打动我的部分分享出来给大家,也衷心地希望更多的孩子会因为多读一本好书而爱上读书这件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