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报告体会 > 读后感

漂泊者们读后感

时间:2022-06-19 00:12:41 收藏本文
漂泊者们读后感

漂泊者们读后感

当认真看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是时候写一篇读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为了让您不再为写读后感头疼,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漂泊者们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你问我读过余秋雨的《漂泊者们》没有,我当时没有印象,依“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圣训,回答说:“没有。”余秋雨的文章前几年读过不少,他的文集我就有《文化苦旅》、《山居笔记》、《千年一叹》、《霜冷长河》几本。《文化苦旅》、《山居笔记》看得细一些,后两本只是粗略地浏览了一下。时间一长,印象模糊了,能记得的只有《道士塔》、《夜航船》、《风雨天一阁》、《抱愧山西》、《信客》等篇什,《漂泊者们》确实没有印象。

余秋雨是一位才华横溢的学者,他的散文意境空灵,充满思辨色彩,蕴涵着浓郁的书卷气,作品畅销,似在情理之中。正可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丰厚的版税,不绝于耳的阿谀声,接连不断的约稿信,使余先生寂寞难耐,先是厚积薄发,再是搜肠刮肚,最后是江郎才尽。一个著名的、堪比大师的学者,靠在电视台当评委,故作高深,糊弄一群没有多少文化的青年歌手维持知名度,实在让人感到悲哀。因此他的作品只有早期的《文化苦旅》、《山居笔记》可读,后边的作品则充满卖弄、故作高深和王妈臭裹脚似的喋喋不休,使人不忍卒读,完全是市场和出版商催生的、不成熟的作品。就像是施了催熟剂的西红柿,好看是好看,只是没有了原有的品味和营养价值。好了,不说也罢,搞文学评论非我才学所能胜任,再说下去便近 ……此处隐藏808个字……过,甚至面对天灾人祸,病痛苦难,他们都能从容面对,很少怨天尤人(我喜欢读余华的《活着》,就是他淋漓尽致地描述了农民的这种精神状态)。冬天,他们就知道春天该干什么,夏、秋该干什么。他们知道自己今天在干什么,明天的归宿又在哪里,因此从不避讳和恐惧死亡。就像我80岁的老母亲,在身康体健的时候,亲手为自己缝好老衣,眼看着工匠们为她做好寿材,平静地向儿孙们交待自己的后事,那语气,安详得就像在叙说陈年的旧事。难怪上古时期的老农要把自己冬天晒太阳的体会献给虞舜。他是在像哲学家、宗教家一样悲天悯人,不忍看到人们痛苦、迷惘、不安地生活。舜帝倘能听从老农民的建议,躺在新翻的犁沟里,感受到冬日阳光的温暖,却无法像老农那样得到内心的宁静与满足。

我经常路过城市广场,见路边花坛围栏上长长地坐一溜“城市老人”,——一群挣扎着如我一样离开故土的漂泊者。他们没有、也不可能学会像真正的城里人那样跳舞遛鸟、看猫养狗、品茶听戏,安逸地享受城市生活。衣着光鲜,却目光空洞、迷茫,衣食无忧,却恐惧病痛、死亡。一个农民尚知道祖家坟山是自己最后的归宿,居于城市的漂泊者,却不知道自己的躯壳经过丙丁之浴,灵魂爬出火葬场高高的烟囱之后,被风吹向哪里。

余生也晚,庶务缠身,不能似王教授那样洒脱。疏于生计,也不能效陶渊明那样挂冠而去。心欲静而风不止,生命被慢慢地销蚀、风干。想着自己离开胞衣之地,百年之后也像许多“城市老人”一样化作一缕青烟,注定成为孤魂野鬼,继续接受孤独的煎熬。写到这里,不由悲从心来,恰音箱播放的音乐里,古琴砰地一声弹拨出一节低沉的空弦泛音,心头一颤,眼角不觉也湿润了:与归,与归,吾胡与归!

感谢你提起《漂泊者们》,借这个由头,让我有机缘观照自己的灵魂,哭自己的牺惶。谢谢!

《漂泊者们读后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