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报告体会 > 读后感

【推荐】《百年孤独》读后感9篇

时间:2021-08-07 14:05:25 收藏本文
【推荐】《百年孤独》读后感9篇

【推荐】《百年孤独》读后感9篇

当品味完一本著作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是时候写一篇读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千万不能认为读后感随便应付就可以,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百年孤独》读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百年孤独》读后感1

布恩地亚家族一家七代人奇幻而凄惨的故事发生在这个八月多雨的小镇上。马孔多从兴建、发展、鼎盛,直至消亡,家族从多么透明的最初抑或多么神秘的洪荒,经历无数惨烈的战乱杀戮,遭受舛驳的摧残与变迁,如蚍蜉撼树顽抗命运的猖狂,步履维艰地推动历史的车轮向前进。时光对他们来说仿佛不存在,时间像不停地原地打转,然而时间无所不在,就像无所不在的孤独,孤独无法对抗时间。布恩地亚家族终究走向灭亡,马孔多从地球上永远的消失了。

布恩地亚家族从祖辈开始无一不将自己封闭在孤独的堡垒中,抱着与世隔绝的孤独至死不渝。夫妻之间、父子之间、母女之间、兄弟姐妹之间,所有人与人的情感中,有怜惘,有同情,有愧疚,有妒恨,却偏偏没有爱,所有感情被埋在了深不见底的最深处,没有表述,没有出路。他们带着整个家族特有的,唯一不会被认错的孤独神情,被这场可怕的“瘟疫”侵蚀,噬啃,弥漫全身,纠缠至死。于是,他们选择用自己的方式排遣(实际上是保持)自己的孤独:奥雷里亚诺上校周而复始的制作他的小金鱼,做了化掉,化了再做;阿玛兰塔为自己织裹尸布,日织夜拆;雷蓓卡封锁门窗,把自己关在房子中直至死亡; ……此处隐藏14952个字……自庆幸的资本,未来不可想象,而我们大可不必被社会礼教与家庭左右,过早地定位人生,循规蹈矩地守“界”,以免使我们的人生陷于如此困窘的境地。

生活因未知而美好,因未知而有无限,有万般境界。我们不能过早地定位人生,打破了人生的可能。何尝不让事物的自己的掌控之下,去摸索探知这无限的可能?就像面对恐惧自保的本能一样。况且,就如司马相如在谏书中写道“明者远见于未萌”,所谓“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能生于“忧患”,预测风云,进而利用世界的规律,更好地掌握自己的人生,又何尝不是一种智慧?更甚者,能够放飞未来,挑战未来则不失为一种更高的人生境界。

孔子一生周游列国,渴望恢复周礼,万人的嘲笑与质疑,现世的礼崩乐坏,种种冲击让其发出“知我者其天乎”的感叹,然而他人无时无刻不坚守着复周礼的使命与责任。他看到了事情的结果,却没有将人生定位于此,没有天下大合的背景,周礼不过是象牙塔,但他的行动准则已然超越了人生的“界”,从信奉的道德标准出发。挑战预测,改变看似不可能的位置,让心中的未来成为以后的现实,这种“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勇气也同样着实让人敬佩,这种人生选择或者文化品格也的确成为越来越多后辈们所追求的精神境界。屈原和文天祥便清楚看见了朝代趋下的无望,却依旧“留取丹心照汗青”。鲁迅冷静的看透了世人的愚昧和时代的悲哀,预测到了那灰暗的未来,却依然要做一个狂人声嘶力竭的呐喊。曼德拉饱受摧残,却依旧坚持致力于种族平等,他们未将人生定位于眼前,而是未来乃至更远的将来。预测未知改变未知创造未来,是人生一种更高的境界。

就如周国平所说的那般做一个“不低估命运的力量,也不高估命运的价值”的人吧,不过早定位人生,给自己更多的自由与可能,勇敢地做金石之声,挑战未知,创造未来。

《【推荐】《百年孤独》读后感9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