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着读后感2篇
细细品味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总结呢?现在就让我们写一篇走心的读后感吧。可是读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活着读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活着读后感1
第一次读完《活着》这本书,我只觉得压抑充斥了本身的整个心灵。同时也觉得余华太过残忍,让故事中的人物一个又一个的死去,却惟独剩下主人公孤独地活在这个世界上在我生病的那段日子。于是那本《活着》被我一气之下压在了书堆底下,因为我讨厌于华,讨厌他的残酷。
第二次看《活着》,是在今年的四月。那是个黑色的四月,在我满怀憧憬着本身的幸福未来时,一场突如其来的噩梦彻底打碎了我所有的梦。我没有办法接受那样残酷的一个事实。我觉得整个世界都崩溃了。不清楚,本身流掉了多少泪。我开始自暴自弃,甚至有了万念惧灰的地步,我深深感受到了活着的艰辛,活着的痛苦。“我该为谁而活,我为什么要活着。”那几天我想的只有这样的一个问题。于是我开始发泄,开始焚烧我所有曾经喜欢的东西。因为我想烧掉过去,烧掉病痛。
我又看到了那本《活着》,鲜红的封面深深地刺激着我。我留下了这唯一的一本,开始重新去体味活着的`含义。我总认为人生最大的悲哀的莫过于地静静地等待着死亡的那一刻,可当我再读《活着》,我才明白人世间最痛苦的事是你眼睁睁看着身边的一个个亲人慢慢死去,你却毫无办法,直到只留下你孤单的一个人!这才是人生最大的悲哀。
我不敢想象,如果主人翁换成是我,我会不会继续生存下去,但是他却依然友好地对待世界,这种对苦难的承受能力和对世界的乐观态度,我想不是一般人能想象得到的,也更是我所需要的。我的心灵受到了深深的震撼,活着到底是为了什么?当这个贯穿全文的引子让我扪心自问时,我却无从答起。当我生病的那一刻起,我变得开始暴躁不安,怨天尤人。我开始挑剔身边的人,无理取闹,而身边的人一次次的包容我,无怨无悔。在伤害深深爱我的人同时,我也深深地伤害了本身。其实我比余华更残忍,我亲手在伤害身边一个个爱我的人。我的病不是他们造成的,但是我却让他们左右为难。为什么我要把本身的痛苦强加在爱我的人身上呢?
活着读后感2
在小说的前半部分,对于安德烈的逃兵行为,我是可以理解的。我们都是人,都会渴望自由、和平,思念亲人,这种感情再平常不过了,这种感情某些时候更会高于对国家的热爱。
安德烈的妻子----纳斯焦娜就像许多俄罗斯文学中的正面女性形象一样---淳朴,善良,勤奋,任劳任怨,忠诚。丈夫在战场上失去消息,一直在默默地等待,在家尽了做媳妇的.责任,照顾安德烈的父母。当安德烈从战场逃跑回来,要求纳斯焦娜帮她守住秘密,纳斯焦娜坚强地与外界周旋,在生活中扶持安德烈。
安德烈的懦弱,造成了纳斯焦娜的悲剧。纳斯焦娜后来怀孕了,安德烈仍然不愿意站出来,他恐惧死亡,他宁愿像野人一般活着,把沉重的负担都让纳斯焦娜一个弱女子来承担。纳斯焦娜是多么的失望,她央求安德烈能为她做些什么,她希望安德烈能负上做丈夫的责任,为她分担,但是安德烈都没有做到,他拒绝了,他只希望纳斯焦娜能够把孩子生下来,其他的都不管,也没有考虑纳斯焦娜的感受,只把纳斯焦娜当做工具。我看到纳斯焦娜的绝望,她深爱着安德烈,而安德烈对她的爱,却不是对等的。安德烈没有做到一个作为男人,作为大丈夫应要承担的责任,自私自利为了自己能够活下去。这种退缩的生活,每天活在担惊受怕中,时时刻刻都受折磨,他的心也不会解脱,也不会再感受到无拘无束的快乐的滋味了。纳斯焦娜没有可能一辈子都以这种状态活着,活在无尽的谎言和恐惧中。这就像个死循环,永远都找不到出口,纳斯焦娜被逼上绝路,选择用自杀结束自己的生命,这可能是这死循环的唯一突破口吧。
安德烈活下来了,但这是真正的活着吗?我想他会孤独地在石岛活下去吧,像头野兽一样般生活,但愿他的心灵不会退化如野兽,没有感知爱的能力,但愿他能记住,纳斯焦娜对他的爱,如此温柔,如此的深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