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读后感
看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是时候写一篇读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读后感而烦恼吧,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大学》读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大学》读后感1手捧《大学》,感慨于经典的魅力,感动于傅老广博的注解。无论正文,还是注解,都深深地吸引着我。边读,边不禁用笔将孔、孟、朱、王闪着光的句子勾画出来。读着这些经典,接受着儒学思想的洗礼。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一直喜欢王阳明的故事,郦波教授的《五百年来王阳明》更是听了又听。其中王阳明曾经践行“格物致知”的故事更深深地印在了脑海。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八个条目,样样直达做人根本。让人不禁反思自身,自身言行、自身职业、自身志向。
疫情期间,看太多了人情冷暖,时时热血沸腾,为自己的国家、为那些舍生忘死的医护人员、为那样永远走在前面的子弟兵,还有那些普通的志愿者、出租司机、建筑工人……今天,却被一个留学生气得失去理智。
那是一个名叫许可馨 ……此处隐藏9452个字……个成长阶段都有不同的任务,18岁之前如果不明白培养兴趣的重要性、不能做到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不能拥有谦虚的美德、不懂得百善孝为先等诸多有利于成长成才的因素,那恐怕家长的梦想,孩子的人生或许会不尽人意。这是为了教育孩子,为了教育学生,我仔细阅读了《北大学子18岁以前做的100件事》一书带给我的启迪。
本书从童年时期、少年时期、青少年时期三方面阐述“好的习惯对你很重要”。人的习惯是在不知不觉中形成的,也在不知不觉中影响着学生的学习生活。习惯一旦形成之后,便很容易使人失去自我意识,而陷入习惯支配的怪圈,正因为习惯是潜移默化的,所以我们往往很容易忽视它,更不会注意到它到底是什么时候形成的。其实,小到你的举手投足,大到成功成才,一个人的习惯都无时无刻不在发挥着影响作用。掩卷思索,我作为母亲,还有时间调整,可以及时教育孩子学会尊重、学会探索、学会进取……以期待孩子将来有个理想的前程。可是我的学生呢?踏入初中的大门,有些孩子习惯已成、思维已定,真让我进一步理解了什么叫“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既然在本书中明白教育的重要性及紧迫性,哪怕帮助和改变的机会不大,但只要还有希望,我都不放弃。首先,对于已经能够严格要求自己并有为目标而努力奋斗的学生提供更好的契机。其次,对于思想端正,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学生,多观察帮助其弥补欠缺之处:如引导这类学生确立目标、培养持之以恒的精神,激发竞争意识等。最后,对于家长无奈,自己都放弃的学生,尽量找他们身上的优点,多鼓励,少批评。为他们提供展示自己优势的机会:如布置班级、设计板报、安排劳动等。
做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有一位教育家说过:“要纠正孩子的错误,至少要说二十一遍”。要教育学生坚持不懈,那我首先做到“不抛弃,不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