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十三钗》观后感
在观看完一部作品以后,从中我们收获新的思想,需要回过头来写一写观后感了。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金陵十三钗》观后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金陵十三钗》观后感1李安的《卧虎藏龙》给中国的导演们挖了个坑,都以为以西方的视角去展现中国故事更容易得到认同,更容易得奖,争先恐后往里跳,其结果是中国外国都不买账,一个个死得好惨。
一部好的电影绝不只是让人哭了笑了那么简单,还要有比情绪宣泄更深刻的内涵,能唤起观众的价值判断,运用自己的经验与电影中的人物进行反思和对比。广义地讲,观众们的每一次观影体验,所得到的结果其实与电影所讲述的故事人物无关,只是进行了一次形而上的价值判断,任何人在观后都会很直观简洁地说出自己的感受,或好或坏。
当然,不同的教育背景,生活经历、民族信仰也许会影响某一个人对某一部电影的具体评判,但并不会影响到总体,因为全人类有着一个共同的标准,即普世价值的衡量。自推翻巴列维国王之后,伊朗变成了一个政教合一的国家,政教合一在文化上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对意识形态的严格控制,但即便是这样,伊朗的导演们也还是能拍出一些得到全世界认同的电影来,比如说《白气球》《小鞋子》之类,原因无它,就是展示了人性,用电影讲述了普通人对美好生活的执著追求。
我曾说过,自《秋菊打官司》之后,张导演似乎越来越不会讲故事了 ……此处隐藏3635个字……>张艺谋无疑是中国电影界的龙头老大之一,他的每一部电影的出现都会引发一股热潮,无论是褒贬,都能成为一时的炙热话题。《十三钗》也不例外。
有人说:老谋子没得拍了,拍十三个女的故事。
有人说:老谋子的技艺越来越不如从前了。
有人说:老谋子这是干什么嘛,这么巴结西方佬,想打进西方市场大赚一笔啊?
总之,是各有各的话。
其实,不是十三个女,在这里我更愿意称呼她们为“秦淮河女人”,她们是十四个。最终大义凛然的走向日本人的是十二个女人外加一个男孩,而此前被日军戕害的两个女人:一个为了琴弦,一个为了情义,她们一共加起来是十四个秦淮河女人。纸醉金迷是对她们生活的最好说明,荡漾无耻是人们习惯冠以她们的名号,甚至去教堂寻求庇护时这样的画面还是频频的出现:自己的行为放荡和不检点以及清纯的女学生对其的嗤之以鼻都是对其所处地位和环境的最好说明。
战火隆隆中,冰与火,雷与电,要么舍己为人,要么同归于尽。战争,泯灭了人性而又唤醒了人性。
笔者并不认为这部影片是为了证明什么,还是为了说明或者宣扬什么再或者就是有了些政治意义上的为了所谓的“正名”,而是人性善与恶的对决,当世间所有的事件都归结为善与恶时,仿佛一切变得简单起来,也让我们看到,人性,最深处的简单。
历史的伤痕已经深深的留在民族的身上,那种痛堪比最深。当哪天不经意间触碰到它的时候会让你痛得泪流满面,但是我们的痛并不比历史所承受的痛更深。历史的勾勒,有了人性的光辉在其中,相信才是最美,最刻骨铭心的。这种美无关乎视觉,无关乎听觉,而是最简单,最朴实的真实。人,物,万物的真实。
不敢说,《十三钗》给了我怎样的真实,但其中人性的真实我感受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