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残奥会闭幕式观后感
认真品味一部作品后,这次观看让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观后感吧。快来参考观后感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冬残奥会闭幕式观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冬残奥会闭幕式观后感1冬残奥会闭幕式是冬奥开闭幕式、冬残奥开闭幕式中的最后一个仪式,其火炬的熄灭象征着一种告别,意味着整体北京冬奥会周期的结束,同时也宣告北京这座“双奥之城”的伟大时刻被永久留存。正如导演沈晨在接受采访时提到:“张艺谋总导演一直在指导我们工作,他说冬残奥会开幕式的(盲人运动员)点火环节,已经留下了精彩的一笔,他希望我们冬残奥会闭幕式的熄火环节也能留下精彩的瞬间。”因此,火炬的熄灭仪式成为冬残奥会闭幕式最重要的环节之一。
火炬熄灭环节重点体现了时间的概念,将抽象的表意符号与具象的视觉画面相结合,带领观众回溯整个冬残奥会的伟大时刻。在音乐表演上,13套定音鼓演奏的打击乐展现出铿锵有力的时间节奏,代表着所有运动员的拼搏精神,其后将过渡到由残疾人艺术家演出的小提琴独奏《雪花》,婉转悠扬的琴声展现出大家对这段美好时光的不舍之情,观众的情绪在刚柔并济的表演中不断酝酿。在视觉画面上,时钟在多圈的环绕中以简洁有力的视觉风格展示世界时钟的计时、中国的天干地支、24节气等“时间”要素,配合着60名舞蹈演员完成层层递进的“时空表演”。
当所有演员极具爆发力的表演的结束,不同维度的“时间”要素也汇集到熄火时刻,最终画面凝聚 ……此处隐藏7103个字……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因为他实现了四年前的梦想。在20xx年平昌冬残奥会越野滑雪男子坐姿15公里比赛中,郑鹏获得第四名,创下了当时中国队冬残奥会个人项目的最好成绩。
虽然已经成绩不俗,但四年前距离领奖台仅一步之遥的郑鹏仍不免遗憾。“前几圈如果控制再好一点,可能成绩会更好。”彼时的他这样总结自己的表现,同时立下了更高的目标。“回去继续加把劲,努力争取登上北京20xx年冬残奥会的领奖台。”
他做到了。“今天把这几年的训练水平都给发挥出来了,感觉滑的节奏都比较顺,中途可能有点小失误,还是及时地调整回来了。”
与四年前不同,郑鹏认为自己能够在长距离比赛中夺冠的关键就在于对节奏的掌控。“毕竟是18公里,就怕前面的节奏太着急了,会影响后面的体能分配,今天还是节奏把握得比较好。”他说。收获金牌的郑鹏面对记者提问总是能够冷静分析比赛的得失,而他成长为专业滑雪运动员的道路其实布满荆棘。今年29岁的郑鹏出生在福建莆田。20xx年,在一家汽修厂当学徒的他被升降机砸伤双腿造成残疾。
20xx年,郑鹏在家乡残联的推荐下报考北京一所残疾人体校并被录取,从此与滑雪运动结缘。进入国家队后,在上强度的训练中,郑鹏也会滑倒摔伤,但他仍咬牙坚持,日复一日地朝着自己的梦想进发。
时隔四年终于圆梦,站上最高领奖台的郑鹏却没有过多提及自己的艰苦付出,而是将更多感谢给予了自己的教练和队友。“四年来我们按照教练的系统训练计划提高体能,在匀速训练中找到适合自己的体能分配方式。”他说。
与教练提供的训练指导相比,郑鹏认为队友给予他的更多是心理上的支撑。“今天我们有三位队员参赛。如果自己真的发挥不好,还有队友在后面接棒,让我感觉轻松不少。”郑鹏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