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报告体会 > 观后感

海洋天堂观后感5篇

时间:2022-11-18 01:05:13 收藏本文
海洋天堂观后感5篇

海洋天堂观后感5篇

当认真看完一部作品后,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吧,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观后感吧。在写观后感之前,可以先参考范文,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海洋天堂观后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海洋天堂观后感1

“穿过河流是海洋,

穿过海洋是远方,

站在心的方向,

张开爱的翅膀。”

每当听到这首歌,我就会想起《海洋天堂》,想到那如海洋般深阔的父爱。影片《海洋天堂》主要是讲述一个患有孤独症的孩子大福,他的母亲早逝,于是他和他的父亲相依为命。可是在他21岁的那一年,他的父亲查出自己肝癌晚期,于是父亲便开始努力地让自己的孩子学会生活自理,还不断地帮他找一个自己死后可以有人照顾的地方。

大福他并不孤独,他的身边有很多有爱心的人在帮助他。一个马戏团的小丑给了大福快乐,并教他接电话。福利院的老师义务给他居住的地方。他的邻居时常给与他们父子俩帮助。

最让我感动的还是他的父亲,他怕自己死后儿子会更加孤独,于是自己做了一个海龟壳,背着和儿子游泳,让儿子以为自己是一只海龟,不会因为自己离开他而更加伤心孤独。

我和妈妈一边看一边哭,为大福的不幸更为他爸爸的那份浓浓的爱而感动,爸爸那种把孩子放在第一位,时时刻刻保护儿子,分分秒秒为儿子着想,给孩子一个精神上的依托。我想到了我们现在的社会,有多少人真正的为残疾儿童着想?有多少人在实施“我为人人”的高尚行为?片中 ……此处隐藏6502个字……不同的责任,然后再自强。

3、时刻关注孩子需要什么?这到底是不是孩子需要的?还是说这只是我们想要的。(关注心而不是身)

4、用心观察孩子的兴趣爱好,看孩子对什么最感兴趣,引领孩子往这方面发展。

5、不要过多地赞扬孩子,更加不能赞扬孩子的结果,而要赞扬做事的品质。

6、要慢慢地放手让孩子自己独立,并逐渐不再需要自己。

观看影片后,给自己带来以下几点启示:

一、我们教育孩子的最终目的是什么?

最终的目的是让孩子越来越不需要我们,帮助孩子尽早地脱离我们而独自生活在这个社会上,并非让孩子处处需要我们,离不开我们。

那为什么大部分父母的行为却都是在往相反的方向发展呢?

究其原因:

心态上:父母觉得孩子越来越需要自己,代表着自己的一种存在感,内心得到满足,追求的是自我满足,而非成就孩子。(教育的主体就变成父母,而非孩子);实则是父母没有自己的精神追求,把孩子当作自己的一部分,而不是一个独立的个体。

行为上:不愿让孩子承担自己的责任,采取包办形式,让孩子越来越需要自己,或认为孩子大了自然就懂、就会。

结果上:只能让孩子局限在一个很小的范围,追求的是普通的吃喝拉撒,而非自身的发展,成就更好的自己。

二、教育过程中,家长更多的关注自己想要什么而常常忽略孩子的状态,没能更好的引导孩子。

原因所在:

1、家长只关心自己所要的东西,而这些是不是孩子需要的,并没有去思考(更多的是追求结果,而非过程学到了什么)

2、不了解孩子(没有从生活当中慢慢去了解孩子,揣摩孩子,任凭自己糊思乱想地去猜测孩子并糊乱去做。

《海洋天堂观后感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