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工匠观后感(合集15篇)
认真品味一部作品后,这次观看让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观后感了。为了让您不再为写观后感头疼,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大国工匠观后感,欢迎大家分享。
大国工匠观后感1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技能是学生的看家本领,为了提升学生们的技能水平,为了明确学生的发展方向和目标,为了调动同学们的积极性,学校组织师生共同观看了《大国工匠》主题专栏节目。本次的活动让我们职业学校的老师和同学们收获颇多、受益匪浅。
《大国工匠》讲述了为长征火箭焊接发动机的国家高级技师高凤林等8位不同岗位劳动者,用他们的灵巧双手,匠心筑梦的故事。这群不平凡劳动者的成功之路,不是进名牌大学、拿耀眼文凭,而是默默坚守,孜孜以求,在平凡岗位上,追求职业技能的完美和极致。最终脱颖而出,跻身“国宝级”技工行列,成为一个领域不可或缺的人才。
俗话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深海钳工管延安就是钳工里的“状元”。从学历水平看,管延安并非出身高校名校,相反,他只是一名初中生而已。到底是什么力量促使管延安成为了一位“钳工状元”呢?不靠别的,靠的就是执着、敬业和精益求精的精神。或许,在管延安走向“钳工状元”的道路上,经历了许多挫折、坎坷和磨难,但是,没有任何一种力量能够阻挡钳工状元那颗敬业奉献的心。因为这样,钳工状元最终成为了钳工行业的佼佼者。所以,最具风采人物的桂冠,应当戴在老王的头上。
作为职业学校 ……此处隐藏10669个字……的“德技双馨”的真人真故事,没有半点夸张,平时的叙述就是岁月里无限追求的刻录。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笔者从《大国工匠》中看到了平凡的岗位中迸发出来的劳动精神,劳动之美。对于广大观众来说,《大国工匠》早已经不是一个陌生的名字。尤其电视中的一些故事、人物,让我们的记忆穿越时空,仿佛就在昨天,这些平凡岗位上的劳动者,有我们老一辈劳模的精神再现,也有当今高科技建设者的.劳动创造,这些可歌可泣的人物,不仅在平凡的工作中,更在精彩的艺术画面中,通过电视纪录片这个载体,我们共同感受到了共和国通过劳动,改变国家民族命运的一个个历程。
有的人能在牛皮纸一样薄的钢板上焊接而不出现一点漏点,有的人能将密封精度控制到头发丝的五十分之一,这不是神话故事里的神奇力量,而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一院火箭总装厂高级技师高凤林身上最普通的工作经验。他绘火箭焊心脏,是发动机焊接的第一人。0.16毫米,是火箭发动机上一个焊点的宽度;0.1 秒,是完成焊接允许的时间误差,如此高难度的焊接技术,不管反复看几次,都不禁让人感叹这究竟是技能还是艺术。技术与艺术,精神与工作,有时候就在这样的岁月里刻成了美美与共的极致。
李政道博士说过:“越往前走,技术就精神化。”《大国工匠》中播出的这八名工匠,是奋斗在生产第一线的杰出劳动者的代表,他们以聪明才智、敬业勤勉,书写着一线劳动者的不平凡,他们为我们的时代、为我们的社会做出突出的贡献,谱写了“德技双馨”的大美,无不令人叹服。望我们的新闻媒体能够借鉴《大国工匠》的成功经验,把更多的镜头、画面、时段和版面留给广大职工和一线劳动者,讲好劳动者的故事,展示劳动者的风采,从而让更多的劳动变成创造,让技术变成艺术,让劳动成为一个个“匠心筑梦”的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