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范文 > 教案

唐雎不辱使命教案

时间:2021-12-26 00:05:18 收藏本文
唐雎不辱使命教案

唐雎不辱使命教案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唐雎不辱使命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唐雎不辱使命教案1

教学建议

一、主题思想

本文通过记叙唐雎奉安陵君之命出使秦国,面对暴秦勇敢无畏、义正辞严地同秦王展开针锋相对的斗争,终于使秦王折服而保全国土的经过,颂扬了唐雎忠于使命、誓死捍卫国家利益的精神。

二、结构内容

全文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写唐雎出使秦国的原因。

第二部分(第2、3段),写唐雎同秦王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这场斗争有两个回合,可分两层。

第一层(第2段),写唐雎揭示秦王的骗局,表现了维护领土的严正立场。

第二层(第3段),写唐雎以“士之怒”反击秦王的“天子之怒”。

第三部分(第4段),写斗争的结局。

三、参考译文

秦王派人对安陵君说:“我打算用五百里的土地换取安陵,希望安陵君能答应我!”安陵君说:“承蒙大王给予好处,拿大块土地来换取小的,那很好;虽然这样,可我从先人手里继承了这块土地,愿意始终守住它,不敢拿它交换。”秦王不高兴,安陵君因而派唐雎出使秦国。

秦王对唐雎说:“我用五百 ……此处隐藏19900个字……>

三、问题探究

1.唐雎的使命是什么?“唐雎不辱使命”是针对什么而言?师生互相交流看法。

2.读文章后,有什么疑问?

如唐雎行为的可信度如何?(最好让学生发现,培养他们敢于质疑的精神和识别事物的能力)

四、《战国策》里的故事

1.士”的故事

2.成语、寓言故事

唐雎不辱使命教案15

教学目标:

1.通过对课文的学习,了解人物形象。

2.深入理解人物形象,文章主题。

3.学习文章的写法。

4.培养学生复述、翻译、朗读的能力。

教学重点:

1.复述、解释、翻译、朗读、积累。

2.深入理解人物形象,文章主题

教学难点:

通过对课文的学习,了解人物形象。

教学过程

一、文学常识

1.关于《战国策》。

《战国策》是末年根据战国时事的记录整理编辑的,共三十三篇,分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十二策。

2.时代背景。

公元前230年和前225年,靠近秦国的韩国、魏国相继被秦国所灭,其余山东六国中的赵、燕、齐、楚,在连年不断的战争中,早已被秦国日削月割,奄奄待毙了,又过了几年,秦就统一了天下。安陵国是魏国的附庸小国。安陵在它的宗主国魏国灭亡之后,一度还保持着独立的地位。秦国想用诈骗手段吞并安陵,于是安陵君就派唐雎到秦国谈判。

二、通读──解决字词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出感情。

2.请同学们注意下列字词的读音:

雎()怫()跣()抢()

《唐雎不辱使命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