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范文 > 教案

《长亭送别》教案范文集合10篇

时间:2022-05-25 12:05:11 收藏本文
《长亭送别》教案范文集合10篇

《长亭送别》教案范文集合10篇

作为一名老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长亭送别》教案10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长亭送别》教案 篇1

第一课时

(一)介绍作者

王实甫,名德信,字实甫。大都(北京)人,元代著名杂剧作家。所作杂剧14种,现仅存《崔莺莺待月西厢记》《四丞相高会丽春堂》《吕蒙正风雪破窑记》

(二)介绍《西厢记》剧情

(三)介绍《长亭送别》在《西厢记》中的位置、作用和本折中的字词。

《西厢记》共五本二十一折,《长亭送别》是第四本第三折,是全剧最为脍炙人口的精彩片断之一。随着剧情的发展,莺莺终于克服了身心解放的要求与封建精神桎梏的矛盾,迈出了关键的一步,与张生私下结为夫妻。但老夫人逼张生赶考,崔、张爱情又面临新的威胁。无奈中,张生只好起程“上朝取应”,莺莺在长亭为他送别。这场送别戏共有十九支曲文,由莺莺主唱,既是塑造莺莺形象的重场戏,也充分体现了王实甫剧作情景交融、富于文采的特点。

(1)旦:女角。

(2)末:男角。

(3)洁:和尚的别称。这里指长老。

(4)回避:避忌,顾忌。

(5)做亲:举行婚礼。

(6)长亭:古代道路上每隔十 ……此处隐藏36216个字……不动许多愁。”(李清照《武陵春》)极言愁多。

2.其次,善于运用民间口语,并加工为富有文采的文学语言。

例如[叨叨令]这一支曲的词汇、语句都具是民间口语,但通过加衬字“儿”;通过变换叠音形容词,通过设置成排比句,造成一种音韵的回环反复,产生一唱三叹,声情并茂的艺术效果。把莺莺柔肠百结的离别苦痛,写得哀哀切切,见情见态。

三、典题拓展

全折巧用修辞。比喻、夸张、用典、对比、对偶、排比、反复、叠音、设问等等。特别是巧用夸张,并与比喻、用典、对比相结合,因情随物而设。下面我们一起来总结一下。

明确:

(1)听得道一声去也,松了金钏;遥望见十里长亭,减了玉肌。(2) 昨宵今日,清减了小腰围。 (夸张)表现情感折磨下的身心交瘁。

(3) 泪添九曲黄河溢,恨压三峰华岳低。 (夸张兼比喻)写离别之情,达到愁极恨绝,无以复加的地步。

(4) 淋漓襟袖啼红泪,比司马青衫更湿。 (夸张兼用典)形容伤心之至

(5) 暖溶溶的玉醅,白泠泠似水。 (夸张、比喻和对比)以厌酒表现愁苦至极。

四、要点总结:

王实甫的戏曲语言以富于文采为特色,曲词之美,与剧作的故事之美、人物之美、意境之美和谐统一。

五、巩固训练

请以《长亭路》为题,将【端正好】【滚绣球】【叨叨令】三曲改写成散文。

板书设计:

长亭送别

王实甫

场景 莺莺情感变化

赴亭惜别(送别途中) 愁苦、怨恨

长亭饯别 依恋、无奈

残照离别(临别叮嘱) 担心、害怕

离别愁思(目送行人) 眷恋、惆怅

《《长亭送别》教案范文集合10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