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常春藤叶》教案
作为一名老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最后的常春藤叶》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最后的常春藤叶》教案1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学生能体会欧亨利式结局的妙处。
(2)理解小说曲折的情节和环境描写对人物塑造和主题表达的作用。
2.能力目标:
(1)能概括并复述小说的情节。
(2)能理出时间线索和情节、人物的关系。
(3)能从多角度分析人物贝尔曼的形象。
3.情感目标:
(1)能认识建立精神支点对人生的重要性。
(2)学习主人公贝尔曼先生“牺牲自我,成全他人”的精神。
(3)树立“爱”的信念,珍爱自己和他人的生命。
二、教学重难点:
1.学生能理出时间线索和情节、人物的关系。
2.能从多角度分析人物贝尔曼的形象。
3.能理解最后一片叶子的内涵。
三、教学方式:文本研习
四、课时安排:1课时
五、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设备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由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引出欧亨利。
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契诃夫(俄),莫泊桑(法),欧亨 ……此处隐藏36412个字……疾病缠身、万念俱灰的琼珊推到读者面前,医生断言与苏的悲伤,琼珊的万念俱灰使人对琼珊的生已不再抱有希望,而此时小说的情节陡然一转:经过漫长一夜风雨的吹打居然还有一片藤叶挂在藤枝上,琼珊一天天好起来,读者也如释负重。不料情节再生波澜,再次在读者心灵上引起撞击:贝尔曼先生患肺炎去世了;更令读者感到意外的是墙上那一片藤叶竟是假的,是贝尔门在那个凄风苦雨的夜晚,在那个最后一片叶子掉下来的晚上,用自己的生命画出的杰作。整个故事情节波澜起伏,引人入胜。
我们再来看一下《项链》这篇文章,借项链丢项链赔项链假项链,文章也是曲折不断。“文似看山不喜平”要想引人入胜,我们在写作的时候应该学会一波三折,写出事情的波澜。 (事情一波三折)
a) 赏析人物形象的塑造
师:小说在文章的构思上独具匠心,有很多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我们再来看看本文的主人公贝尔曼他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请同学们找出集中写贝尔曼的三次。
明确:初见贝尔曼:外貌描写 性格暴躁 酗酒成性 爱讲大话 牢骚满腹
穷困潦倒、消沉失意、好高骛远、郁郁不得志的老画家
再见贝尔曼:语言描写 对这种白痴的想法“讽刺地咆哮了一阵子”、“可恶的叶子”、“可怜的琼珊”、“愿意为你效劳”
善良、有同情心、关心他人
再现贝尔曼:侧面描写 苏艾的转述
崇高的爱心、自我牺牲精神
归纳:外表平凡性格有点讨人厌但却有爱心甚至自我牺牲的老画家
启示:在我们的学生习作中人物的塑造往往好人无缺点,坏人无优点,人物形显得单一、呆板,而在这里贝尔曼的外表和内在形成了反差,人物形象更加丰富,也显得更真实,也更能打动读者。 (外表与内在的反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