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形分割教案
作为一名教职工,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图形分割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图形分割教案1教育目标:
1、尝试运用拼合和分割的方法,初步感知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2、发展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
3、能与同伴合作,并尝试记录结果。
4、让幼儿学习简单的数学题目。
活动准备:
窗户镂空的房子模型,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玻璃”,长方形或正方形的纸张人手两张,剪刀,学习包《科学我的图形我来拼》等。
活动过程:
一、以“给动物新村安门窗”引入活动,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前段时间日本发生了地震,把森林里小动物的房子也震倒了。经过大家的援助,动物新村的房子建好了,不过,窗户还没安装,我们帮它们安装窗户,好吗?”
二、幼儿操作,初步感知整体与部分的简单关系。
1、引导幼儿用拼合的方法将一些图形拼合成正方形、长方形。
(1)引导幼儿观察窗户的形状,根据“玻璃“的不同形状用拼合的方法给小动物们安装窗户;
(2)集中谈话:你用几块什么形状的玻璃安装什么形状的`窗户?
2、引导幼儿用折叠的方法将长方形、正方形分成几份。
(1)引导幼儿用重叠的方法比较两 ……此处隐藏6545个字……/p>
(三)教师用正方形纸折折叠叠,通过折叠幼儿感知一个正方形分成了许多图形。
1、教师出示正方形的纸,以游戏“变魔术”感知图形的变化。
2、教师将同样大小、不同顔色的正方形纸自由折叠,然后看看正方形纸折叠后取开,分成了哪些图形?折了多少个?老师是怎么折的?
幼儿回答是用了对边折、对角折、向中心线折。
(四)幼儿剪剪,拼拼,感知图形分后前后一样大。
引导幼儿将正方形沿折痕剪开,再组合成正方形。然后再说出分开后的图形合起来还是原来的图形。
(五)幼儿将剪下的'多个图形再变成各种喜欢的图案。
1、幼儿自由拼搭,自我创造。
2、教师用相机拍下幼儿的作品,投放在电视中,让幼儿欣赏,教师进行讲评。)
3、幼儿用语言描述:我把一个大正方形分成四个小正方形,四个小正方形组合成了什么?(教师拍成照片投放在电视中供幼儿欣赏。
延伸活动:
教师出示长方形、圆形、梯形等图形,提示幼儿它们是否可以分割与组合?引导幼儿在活动区再进行操作。
活动反思:
1、思路清晰,节奏紧凑,环环相扣。
2、幼儿学习积极性高,有探索的精神,师幼互动好。
3、围绕目标,采取有效的教学方式学习,活动中运用了操作法、比较法、讲解示范法、发现法。
最大的亮点:
体现在教师多次运用了操作法让幼儿进行学习,让幼儿在动手摆弄操作材料的活动中获得最直接的数学经验,这是本次活动成功的关键。
活动中的不足:
让幼儿在尝试正方形分割时,方法还不够多样性,,重新组合新图案时,引导幼儿图案内容可再丰富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