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鼎湖山听泉》教案4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鼎湖山听泉》教案4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鼎湖山听泉》教案 篇1教学内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通过想象感受泉声的美妙,增强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直导新课
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第10课《鼎湖山听泉》。这节课我们将继续来学习这篇课文。
二、学习第二节
1、设置情境:这一天呀,作者乘车来到了被轻纱似的薄雾笼罩着的鼎湖山。他边走边看,不知不觉就过了寒翠桥,这时,他似乎听到了什么。你们听:
2、播放课文第二节的录音。
3、指名说听到了什么?
听到这些泉声,你有什么感受?
4、带着这种感受,认真读课文第二小节。
5、指名读这一节。及时给予评价。
三、学习第四节
过渡:听着这美妙的.泉声,怎舍得让人离去。所以作者又决定在庆云寺借宿一晚,继续听泉:
1、听课文第四节录音。
2、指名谈感受。学生畅所欲言。
3、那么文中哪些词语又描绘了泉声的多而美?请同学们用心读一读课文的第四小结,相信你一定会找出答案。
①学生读文,找有关语句。
②指名读。
4、那么,对于这么美妙的泉声,我们不妨再来细细品读一番。
投影出示:
①自由读比较,看看哪种表达方式更好一些。
②指名谈谈自己的看法,并说明原因。
总结:的确,这样写更能生动的体现泉声的美!
5、那我觉得我们还有必要再来品味一番。为了让同学们能看的更清楚,我们来单独看看这段话。
投影出示:
《鼎湖山听泉》教案 篇2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学习吟哦讽诵的要领,通过诵读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2.了解一般写景散文的.写作思路和构思方法。
3.学习和应用从不同角度描写景物和变换角度表现景物的方法。
4.学习作者在选材上的详略安排。
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洳何抓住“听”来组织材料。
2.帮助学生领会文章写泉声的各种层次,并帮助学生领悟话语中蕴含的哲理。
3.有意识地指导诵读,用各种方式激起学生诵读的兴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鼎湖山的优美景色,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2.从课文中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培养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及教学突破
重点
1.了解一般写景散文的.写作思路和构思方式。
2.掌握诵读要领,在诵读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3.学习作者在文章中对材料的详略安排。
难点
1.学习和运用从不同角度描写景物和变换角度表现景物的方法。
2.体会作者由听泉而生悟,领会文中深含的哲理。
教学步骤
第1课时
一、导入新课
1.介绍:鼎湖山位于广东肇庆市东北部,与当地另一风景区——星湖齐名。前人为此山写过很多游记,当代散文家谢大光也写过一篇,却与众不同。板书课题,并提问:课文题目中哪两个字是本文的关键? 结合教师介绍,展开想象,思考这篇散文会有什么地方与众不同,并回答教师提问,指出“听”和“泉”字是关键字,然后准备学习新课。
2.肯定学生的回答,并指出:本文作者着重抓住一个“泉”字来写,用听觉来感受,写出了鼎湖山的独特的美。
3.给学生5分钟时间,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4.检查生词预习情况。出示板书:
①给加点字注音:楹联怅惘污垢万籁俱寂泠泠淙淙
②解释下列词语:雀跃楹联怅惘万籁俱寂
4.积极配合教师活动。最后明确词语意思:雀跃:高兴得像雀儿一样跳跃;楹联:挂在或帖在楹(堂屋)前部柱子上的对联,泛指对联;万籁俱寂:形容各种声音都寂静下来了。
二、学会诵读(约 分钟)
1.引导:“吟哦讽诵而后得之”是读书的一种基本方法,就是要求能通过吟哦去体会和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我们在学习中要有意识地培养这种读书方法,这样才能够提高我们的阅读欣赏能力。
2.指出:诵读要立足于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边读边思考,要有所感悟。并范读课文前三段。
3.指导学生诵读课文。把学生分成4个小组,每个小组指定诵读1—2段。
4.对学生的诵读进行评价,并指出诵读中存在的问题,然后给5分钟时间让学生自由诵读、体会,并在班上巡回指导。
5.组织学生谈谈诵读的体会和感想,并指出,可以从诵读的方法上谈,也可以就课文内容谈。
三、整体感知
1.讲解:通过刚才的诵读和讨论,大家基本掌握了诵读的要领,对课文的内容也有了大致的了解。下面我们再做进一步的学习。本文是一篇游记散文,请问同学们,游记散文一般都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
2.对学生的回答给予肯定,并指出本文也是这样来写的。然后请一位学生概括作者的行踪顺序。
3.指出:作者这样移步换景,就逐渐把山泉的形态和精神都描摹出来了。作者为了让读者了解当时的环境和观赏景物时的背景,还约略交代了时间的变化,哪位同学来概括一下?
4.讲解:课文在这两条线索的组织下,行文非常清晰,结构层次分明。指导学生理清课文的结构层次,然后点名让学生回答,明确课文层次。
5.归纳:整篇课文以“听”字统领全文。
围绕“听”字组织材料,采用多种手法,多层次的写出了泉水的特点。结合课后练习一,思考这样写的好处。
四、小结
1.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同学们基本上掌握了诵读的要领,对课文内容也有了初步的了解。请同学们再认真地诵读课文,准备下节课展开讨论。
第2课时
一、复习已学内容,进入新课学习
1.检查学生背诵情况,点名让两三位学生背诵。
2.对学生的背诵做点评,指出不足的地方,然后让学生齐读课文。
3.对学生的朗读给予鼓励,并指导学生在诵读的基础上学会发现问题。请学生谈谈从课文中得到的体会。
二、组织学生讨论
1.组织学生对重点问题进行讨论。提示:课文重点是在写泉,课文中多次写到山泉,请同学们找出写山泉的句子。
2.给予鼓励:同学们找得非常准确,说明大家学习都很认真。那么,你 ……此处隐藏4473个字……,在反复品读中体会语言的优美和精炼。既呈现给学生的是生动的情景和实实在在的文本,又丝毫没有刻意进行朗读指导的痕迹。学生只有在自己感悟、体验的基础上充分阅读之后,才能与作者产生共鸣,因此,课堂上才能有学生独到的深入解读。
《鼎湖山听泉》教案 篇4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作者之间对话的过程,各个学段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意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同时注重开发学生创造的潜能,促进学生持续发展。
教材简析
《鼎湖山听泉》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第五单元以写景为主题的开篇课文。鼎湖山位于广东肇庆市东北,是著名的游泳胜地。那里群峰罗列,古木参天,泉溪淙淙,飞瀑直泻,自然风光十分迷人。课文以游览线路的先后顺序,记叙了在景区的所见、所闻、所感,以写在鼎湖山听泉的感受为中心,语言优美,词汇丰富,表达了作者对鼎湖山泉水的喜爱,对大自然的热爱。共五个自然段,按地点转移和时间的先后顺序可分为三段。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十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五个字只识不写。
3、理解课文内容,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鼎湖山泉水声的美妙,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情操。
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词语含义,体会其表达效果进行有感情地朗读
难点:感受鼎湖山泉水声的美妙。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创设情境
1、
师导入:鼎湖山轻纱一样的薄雾,湿漉漉的绿叶,安详厚重的古刹钟声,令人流连忘返,那仿佛汩汩流进人们的心田.充满勃勃生机的清泉更令人心驰神往.让我们随作者一同欣赏鼎湖山美妙的景致,去聆听鼎湖山天籁之音的泉声吧!
师板书课题.(鼎湖山听泉)
2、由朗读课文,师巡视指导。
3、交流:读过课文后,你想说什么?(生汇报,师相机指导)
二、抓住重点,直奔主题
1、谁来读一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
2、在XX同学的朗读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泉声响,泉水多,泉音美)
3、你是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出来的?谁能告诉老师?
生汇报重点词句,师相机板书:(淙淙、到处、涌流、时隐时现,不绝于耳、遮断路面、清纯悦耳)
4、你能通过自己有感情地朗读告诉大家吗?(生自由读)
5、抽一生美美地读,其他同学谈感受。
6、再抽一生有感情地读,其他学生闭目静听。谈谈自己的感悟。
7、过渡:是呀!多美的景致!晶莹的泉水与繁茂的草木交织,厚重的钟声与悦耳的泉声交汇,如诗如画,清新自然,置身其中,不知不觉已是暮色苍茫,。
师引读:(我们循着钟声,来到了半山腰的)
三、精读入境、感悟泉韵
1、过渡:夜晚,风儿累了,鸟儿睡了,传到枕边,涌入耳鼓的是
(生自由读)师:对,悦耳的泉声
2、泉声到底是什么样子的?课文中哪些句子,是写泉声的?
3、抽一生朗读,师评价。
请大家再次读这四句话。(生齐读)(出示投影)
那像小提琴一样轻柔的,是在草丛中流淌的小溪的声音;
那像琵琶一样清脆的,是在石缝间跌落的涧水的声音;
那像大提琴一样厚重回响的,是无数道细流汇聚于空谷的声音;
那像铜管乐队一样雄浑磅礴的,是飞瀑急流跌入深潭的声音。
4、这些句子给人的感觉如何?
a)采用了打比方的'修辞手法
b)分别把比作
c)排比句,读起来节奏感很强
d)四个句子的句式都是那像一样的,是的声音,雄浑磅礴
e)四个句子基本相同。
f)四句话分别写了泉声的轻柔,清脆。厚重回响及雄浑磅礴。
4、泉声这么美,让闻到的人心驰神往,看到的人意倾神迷,如痴如醉,让我们用心感觉一下那动人的鼎湖山的泉声吧!
抽生读
分组读(一组(1句)→二组(2句)→男生(3句)→全班(4句))。
5、文中你还发现了什么?有什么想法?
个别生读、并汇报(生1、生2)
6、是啊,只有真切地感受,才能体会到泉声的美,美的感受孕育了美的语言。美的语言写尽了泉声的美。
7、你们愿意用自己的方式和大家一同分享这泉水声美、韵美吗?
8、抽生朗读,齐读。
9、鼎湖山的清泉,仅仅是给人以美的享受吗?
10、生回答
11、师:鼎湖山的泉声,曲折抑扬,真如八音同奏。有风吹细浪,其声哗;有划船棹声自近而远;有狂澜波涛,气势磅礴其中微妙音乐,奇异音响,真是十倍于天国的声乐呀,即使用尽最华丽的语言,也难以描绘鼎湖山泉声的奇妙啊!就让我们细细地去聆听、品味吧!(放音乐、自由朗读)
四、超越文本,拓展升华
1、聆听,品味过后,让我们一齐走进作业超市。
2、投影出示:作业超市
这汩汩的泉水也一定流进了同学们的心田吧!你尽可以用不同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感受:
☆如果你喜欢朗诵,就请你找一段优美的音乐为课文配乐;
☆如果你喜欢当小导游,就请你把鼎湖山介绍给你喜欢的人;
☆如果你喜欢写诗,就请你写一首赞美鼎湖山的小诗;
☆如果这些方式你都不喜欢,那么你还可以用其它的方式来表达.
3、千年古刹,百年古木,使鼎湖山更显得古老而悠远,随着时间的变迁,世事的更迭,一世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夜听山泉那充满生命活力变化多姿的声响,不觉使人感受到生命的永恒与美好,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爱护大自然,珍惜人类生存的环境吧!
(下课)
板书设计:
轻
柔
鼎湖山听泉
清
脆流进心田
厚重回响
雄浑磅礴
教后反思:
1、以美感教育为主流,充分展示了祖国山河的优美景观。在这节课中根据教材特点运用了多媒体手段,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倾听表达。
2、教学过程中将知识目标、技能目标、情感目标整合优化,同时积极转化为学生的学习目标,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以听促读,以读促学,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引导学生学习课文中的优美语句,并理解运用于表达。
3、认真有效的组织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在朗读训练中放手让学生练习,敢于创新,敢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4、课堂语言精心推敲。运用诗一般的语言过渡、点拨、引导,使课堂教学充满了活力,给学生以美的享受。
5、另外由于课上前松后紧,所以造成作业超市没有完成。
6、课上只注重了一部分优生和中等生,而忽视了差生,所以发言面不够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