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地坛教案
一、教学目标:
1、把握文章脉络
2、体味作者对生命的珍爱以及对亲情的感悟,顽强求索的精神内涵
二、教学重点:
寻找线索,把握文意,感悟由生到死的复杂情感,由此解读文章内涵
三、教学难点:
理解地坛与母亲在作者顽强求索中的作用
四、教学时间:
三课时
五、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介绍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了解文中所写的母亲形象和作者其人。
(二)补充史铁生的背景
史铁生,1951年生于北京,1967年在清华大学附属中学初中毕业,1969年赴陕西延安插队。三年后21岁时因病双腿瘫痪转回北京,在街道工厂当工人。1981年因病情加重停薪留职回家。直到写这篇散文时的15年间,“就再也没有长久地离开过它”。
(三)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1、检查预习情况
Juēlǚxīsūcùtuísìzhuōzhuótānpǐ
撅一叉捋着窸窣猝然颓墙肆意雕琢灼热坍圮
gènkètuì
亘古不变恪守蝉蜕
sù宿舍tiē妥帖yù熨帖
宿xiǔ住一宿贴tiě请帖熨
xiù星宿tiè碑帖yùn熨斗
2、请学生齐读课文
3、概括两节各自大意,列为下标题。
第一节:生死篇
第二节: ……此处隐藏1122个字……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活着有什么劲!”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
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坐下,一会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唉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
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那一生艰难的生活。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