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范文 > 教学反思

最后的时刻教学反思

时间:2023-02-19 00:05:20 收藏本文
最后的时刻教学反思

最后的时刻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我们都希望有一流的课堂教学能力,通过教学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课堂经验,那么问题来了,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最后的时刻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最后的时刻教学反思1

《最后的时刻》是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的一篇文章,本文写的是解放战争时期涌现出的杰出女英雄江姐牺牲前的悲壮情景,成功地塑造出了一个生活严谨、对革命事业无比坚贞、视死如归的女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由于故事所处年代距离学生们较远,学生们对解放战争知之甚少或者是一无所知,把握人物形象就有难度了,那么蕴含在其中的作者情感就更不能准确把握了。上这一课前,我备了几次课,总感觉到找不到切入点,参考了一些资料也感觉不太适用,于是就暂且停下来,继续思索。课前准备极其必要,我有意公开指名两位学生课前搜索有关解放战争的资料及长篇小说《红岩》内容梗概,表面上只是这两位同学搜集积累了相关资料,其实学生们是敏感的,一传十、十传百的.效应是极其明显的。光积累这些资料还不够,巧妙地把学生带到当时的环境中才是最重要的,怎样切入呢?我抓住了江姐那句名言:“严刑拷打算不了什么,竹签子是竹子做的,而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的。”一上来便把学生带到那充满血腥的场景中,学生从心里已经有一个模糊的坚贞不屈的共产党员的形象。教室气氛格外凝重。我相机给学生们讲了江姐所处的那个特殊时代及涌现出的英雄人物,进而再引导学生学课文。“最后的时刻” ……此处隐藏3035个字……距离学生们较远,学生们对解放战争知之甚少或者是一无所知,把握人物形象比较有难度,蕴含在其中的情感就难以把握了。

上研究课前,我查找了一些资料,总感觉到找不到切入点。思索再三,我让学生课前搜索有关解放战争的资料及长篇小说《红岩》内容梗概。光积累了资料还不够,如何巧妙地把学生带到当时的环境中才是最重要的,怎样切入呢?我抓住了江姐那句名言:“严刑拷打算不了什么,竹签子是竹子做的,而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的。”一上来便把学生带到那充满血腥的'场景中,学生从心里已经有一个模糊的坚贞不屈的共产党员的形象。教室气氛格外凝重。我相机给学生们讲了江姐所处的那个特殊时代及涌现出的英雄人物,进而再引导学生研习课文。“最后的时刻”本义是什么?课文中又指什么呢?学生需要读课文解决。那么作者为什么又用“最后的时刻”命题呢?它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学生讨论解决后,我趁机引导学生再读课文,这“最后的时刻”在课文具体指哪个时间段?作者写了江姐在这段时间内做的那些事情?体现了江姐的哪些精神品质?我首先让学生画出描写江姐神情、行动和语言的句子,反复读一读,想一想,在这“最后的时刻”,江姐心里会想些什么?接下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勾画与批注交流,然后抓住自己最受感动的语段品读。学生们理清了这些问题,课文脉络变清晰了,人物形象就树立起来了。从学生谈收获中可看出,学生这节课深受教育,他们对解放战争有了初步了解,心中树立起了英雄的共产党人的丰碑。那么自然与作者的情感达到了共鸣,可谓是受益匪浅。

上完这一课,我倍感舒畅,自认为这节课达到了我预期的目的,属于比较成功的一节课。其实,我觉得,不需要新鲜花样,只要多投入点时间,多思索思索,找到一个合适的切入点,抓住一条线顺藤摸瓜,课堂就能真正实效起来。

《最后的时刻教学反思.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