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邦故园》教学设计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往往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如何把教学设计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肖邦故园》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设计理念】
波兰作家雅-伊瓦什凯维奇的散文《肖邦故园》,教材的编写者将它归属于阅读教学中的”文本研习”。其最大特点是”以研习文”。文本研习不同于”问题探讨”和”活动体验”,也不完全是”文学鉴赏”。文本研习需要探讨和鉴赏,要更多地着眼于”文本”中跟”语言”相关联的内容。文学作品的阅读目标,一般有三种基本定位:理解、审美和探究。本文主题明显,因而指导学生阅读时就应当更多地从”审美”层面去揣摩、感悟、思考和赏析,进行有效”研习”,从而真正把握”肖邦”、”故园”、”音乐”、”祖国”等诸多要素。
【学习流程】
一、走近肖邦
1.学生说说自己知道的波兰音乐家弗雷德里克?肖邦(让学生自由发言、互相补充,或者推荐几位同学发言,但不要求讨论)。
2.教师简介音乐家肖邦(用多媒体课件呈现简介内容,便于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二、感受美文
1.梳理思路:以肖邦的故园为切入点,以肖邦的音乐为主线,将人、物、事、景、情与音乐交织在一起,构成一个密不可分的有机整体。
2.整体感知:作者以对肖邦满怀敬意的笔调,介绍了肖邦故居的历史和现状,追叙了肖邦不平凡 ……此处隐藏1356个字……斗力的”斗争的武器”。
b.设计思考:此步骤以舒曼的比喻句入手,品析”肖邦之家”的作用。这个过程中,需要细读景色描写,概括景物特点,说说景物描写的作用,体会肖邦情感的魅力、肖邦音乐的魅力。总之,在回答问题的同时也就更加真切地感受到了”肖邦”的多种魅力。
3.在肖邦的音乐声中布置学生缓慢地齐读文章最后4个自然段,然后回答问题。问题(6):肖邦的生命早已终结,为什么第25段还说”只有他还住在这里”?
a.答案猜想:因为肖邦的灵魂永在,肖邦的音乐永在。肖邦的故园,是他成长的故园,是孕育了他的音乐的故园,是他灵魂最后归宿的故园,也是所有热爱音乐的人的故园,更是波兰人民的精神家园。
b.设计思考:这一环节在于通过重点语句的理解和分析,深层次地揭示肖邦、故园、肖邦音乐、祖国、精神等之间的密切关系。问题(7):在倒数第3、4段文字中,作者主要运用什么表现方式?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a.答案猜想:主要运用形象的描写、丰富的联想、鲜明的比照和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抒发了对肖邦及肖邦音乐的深深敬意、深切怀念和由衷赞美之情。
b.设计思考:此环节重在让学生注重散文的”写景”和”抒情”的关系。这是阅读许多文学性较强的散文的关键之一,也是引导学生学会鉴赏作品的重要途径。
五、珍藏肖邦(小结)
同学们,历史永远不会黯淡那些对祖国怀有深沉之爱的不凡灵魂。肖邦因为音乐而伟大,也因为音乐而闪烁。今天学习了这篇《肖邦故园》,我们不但近距离地多角度地认识了肖邦,而且还漫游了那个风景迷人名闻遐迩的”肖邦故园”。当然,学习作品只是一个简短的过程,而感受肖邦却是永恒的主题。让我们珍藏肖邦吧,为了灵魂的鲜活和精神的富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