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橡树》参赛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篇目是《致橡树》。下面,我从五个方面来说明。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致橡树》出自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一册第一单元。本单元学习中国现当代诗歌和外国诗歌,这些诗歌的题材和风格尽管各不相同,但都是有代表性的经典之作。《致橡树》是我国当代著名女诗人舒婷的成名作,也是我国朦胧诗派的代表作。诗人用象征手法热情而坦诚地歌唱了新型的爱情观。通过这一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关于朦胧诗的一些知识,加深对意象和象征手法的理解,同时帮助学生初步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和人生观。
2、教学目标
经过初中阶段的学习,高一的学生对诗歌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又经过第一单元前六首诗歌的学习,对诗歌的意象有了较为具体的印象,初步具备了理解鉴赏诗歌的能力。因此,根据单元教学要求和学生情况,确定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目标
①了解作家和朦胧诗的特点等文学常识;
②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诵全文。
(2)能力目标
①继续培养学生理解诗歌意象的能力;
②初步培养学生深入品味诗歌意境与情感的能力。
(3)情感目标
①领会作者新型的爱情观;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和人生观;
②提高审美情趣。
3、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 ……此处隐藏392个字……键词:痴情、为……重复)
(3)木棉和橡树,两棵树的形象分别象征什么?(抓住关键词:送来、慰藉)
(4)橡树与木棉是怎样的关系?结合诗句作具体分析,并概括。
①解题:“致”是什么意思?谁致橡树?致橡树什么内容?
②14-15句:平等、独立
③16-17句:相互依存
④18-21句:关心、理解
⑤22-27句:各自独立
⑥28-29句:同甘共苦
⑦30-31句:相依不离
(5)32-36句总结:爱,就爱对方的一切。
4、课堂小结
(1)本文行文思路
先破后立。开头首先否定了种种世俗的爱情观,接着提出理想的爱情观。
(2)结合背景,理解作者提出新型爱情观的缘由。
本诗写于1977年,“文革”刚刚结束。女诗人对“文革”中人性扭曲的社会现象进行了反思,并结合几千年来中国妇女在爱情上总处在男尊女卑的状态,以饱含情感的笔触,用内心独白的方式向世人宣告女性是独立的,与男性是平等的,应该与男性一起创造美好的生活,本诗可以理解为女性的爱情独立宣言。
五、说板书设计
凌霄花攀附、炫耀
鸟儿痴恋传统爱情观否定
泉源奉献
险峰
日光、春雨
致
橡木棉平等、独立新型爱情观提倡
树相互依存
关心、理解
各自独立
同甘共苦
相依不离
五、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诵全诗;
2、课外阅读舒婷另一首朦胧诗代表作《双桅船》。
韦首建